26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5 > 26 >

下咽癌术后咽瘘17例相关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作者】 刘丹 [1] ; 郭其云 [2] ; 马良 [3] ; 刘丽庭 [2] ; 张建中 [4]

【关键词】 咽瘘 下咽肿瘤 感染 药敏试验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下咽癌术后咽瘘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种类,为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4年10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下咽癌切除术的患者138例,其中术后发生咽瘘17例,采用无菌棉拭子提取咽瘘部位的分泌物和/或脓液,运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咽瘘的细菌谱进行分析。于发现咽瘘前3 d采用亚胺培南治疗2 g/d,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后,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或联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结果138例下咽癌切除术后17例发生咽瘘,咽瘘发生率为12.3%。17份标本中13份有细菌生长,阳性率为76.5%。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株(38.5%),分别为链球菌2株、葡萄球菌3株,各菌属均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头孢霉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8株(61.5%),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不动杆菌3株,各菌属均对头孢霉素、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根据治疗方案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肿胀于3~6 d消退,后停用抗菌药物。瘘腔于14~32 d愈合,愈合者为气管膜样部坏死。结论下咽癌术后咽瘘部位感染病原菌种类符合消化系统细菌感染的特点,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并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是控制感染、预防和治愈咽瘘的关键。

上一篇: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夹闭术与介入治疗的近期预后对比研究
下一篇:Kruppel样因子8及高迁移率族蛋白A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18774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907    邮政编码: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