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7 > 33 >

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家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研究

【作者】 蒲瑞生 [1] 方晓丽 [2] 颉旺军 [2] 刘丁龙 [2] 权可 [2] 苏成红 [2] 杨晨光 [2] 张延菊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针灸疗法 镇痛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颊针疗法

摘要】目的 观察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为颊针临床留针时间、疗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9月将筛选合格的40只清洁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正常组不予处理.实验第27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以体针组、颊针组相同方法固定30 min;体针组选双侧后肢膝眼和足三里针刺,留针30 rain,1次/d;颊针组选颊针膝穴针刺,留针20 min,1次/d;4组均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治疗第1、4、7、10次针刺时测定针刺0、5、15、30、60、120、240 min各时间点痛阈值.结果 第1、4、7、10次针刺方法和时间在痛阈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针刺方法在痛阈值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痛阈值无时间效应(p>0.05),体针组和颊针组的痛阈值有时间效应(P<0.01).颊针组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F=15.473,P<0.001),颊针组时间与针剌次数在痛阈值上不存在交互作用(F =0.973,P=0.486).颊针组第1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7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7,P=0.012);颊针组第7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10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56).结论 颊针疗法的镇痛效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曲线,且具有起效快、上升快、下降亦快的特点.

上一篇: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成年人吸烟和戒烟现状分析
下一篇: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温和灸长强穴治疗肛门瘙痒症的最佳治疗方案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18774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907    邮政编码: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