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0 > 32 >

体外循环对小儿法洛四联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例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影响的研究

【作者】 杨永辉 [1] ; 刘延芹 [2] ; 张隆 [3] ; 赵砚丽 [4] ; 吕娜 [2] ; 纪惠娟 [2]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法洛四联症 单个核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患者体外循环(ECC)前后各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于ECC下行法洛四联症纠治术的患儿23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停ECC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及术后第7天(T4)共5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4^+、CD19^+、CD16^+56^+细胞百分率;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AgNORs染色,并在全自动数码显微镜下测定出每个细胞核中AgNORs的个数。结果不同时间CD3^+、CD4^+、CD4^+/CD8^+、CD14^+、CD19^+、CD16^+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1、T2及T3时刻CD3^+较T0时刻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及T3时刻CD4^+较T0时刻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CD4^+/CD8^+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CD14^+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刻CD14^+较T0时刻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CD19^+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及T2时刻CD16^+56^+较T0时刻明均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s形态类型为单一型,大都呈规则的圆形,不同时间AgNOR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洛四联症患儿ECC后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及调节功能失调,增加了术后患儿的易感性,应积极采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方法并结合临床规范化治疗减少法洛四联症患儿围ECC期并发症的发生。

上一篇: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新疆地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18774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907    邮政编码: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