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6 > 32 >

城区成年居民体力活动模式与超重及肥胖的关系研究

【作者】 李米环 [1] ; 李国强 [2] ; 江崇民 [3]

【关键词】 超重 肥胖症 体力 久坐生活方式 成年人

摘要】背景增加体力活动位居健康促进措施之首,其健康效应已涉及超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而大量久坐行为独立于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增加超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因此,要评估体力活动与肥胖间的真实效应,仅关注中高强度活动或静坐活动是片面的,应综合考虑日常生活中多种体力活动组合形式与超重、肥胖的关联。目的探讨城区成年居民不同体力活动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于2013年3—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市和上海市选取756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质量、慢性病患病情况,采用体力活动日志调查研究对象连续7 d的体力活动时间。采用因子分析评价研究对象体力活动模式,将各体力活动模式的因子得分分为等距的4组,由低到高将研究对象分为Q1组、Q2组、Q3组和Q4组。结果研究对象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3.2%(251/756)和6.3%(48/756)。男性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性(χ^2=23.80、8.79,P〈0.01)。各年龄段超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0,P〈0.05)。因子分析提取前4个为主要因子,特征值分别为2.52、2.00、1.45和1.18,累积贡献率为57.5%,分别命名为久坐模式、居家模式、均衡模式、锻炼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校正混杂因素后,久坐模式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居家模式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未发现均衡模式、锻炼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有关(P〉0.05)。久坐模式Q1组与Q4组中强度活动、高强度活动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1组静坐活动时间百分比低于Q4组,低强度活动时间百分比高于Q4组,总能耗高于Q4组(P〈0.05)。居家模式Q1组与Q4组中强度活动、高强度活动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上一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继发癫痫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下一篇:早发和迟发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对比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18774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907    邮政编码: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