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3 > 06 >

缬沙坦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机制研究

【作者】 孔翠文 ; 闫慧 ; 李靖 ; 杨堃 ; 王艳

【关键词】 尿酸性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摘要】目的观察尿酸性肾病大鼠肾脏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探讨缬沙坦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机制。方法选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6只为研究对象,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缬沙坦组,每组12只。采用酵母和腺嘌呤建立尿酸性肾病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缬沙坦干预。于入组3周和5周时观察3组大鼠血尿酸(UA)、血肌酐(Scr)及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脏TSP-1和HIF-1α的表达。结果3组大鼠3周和5周时测得的体质量、UA、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缬沙坦组大鼠3周、5周时的体质量低于正常组大鼠,UA、Scr水平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3周和5周时的体质量低于缬沙坦组,Scr水平高于缬沙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大鼠3周和5周时RT-PCR测得的TSP-1mRNA、HIF-1α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缬沙坦组3周和5周时TSP-1mRNA、HIF-1α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3周和5周时TSP—1mRNA、HIF-1α mRNA的表达量亦均高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3周和5周时肾组织TSP-1mRNA与HIF-1αmRNA的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1和0.736,P〈0.05)。结论尿酸性肾病的发展存在缺氧状态;缬沙坦可能通过下调TSP—1及HIF-1α的表达改善肾脏纤维化程度。

上一篇:纱布纤维可否在小鼠气囊植骨模型中诱发炎性骨溶解的研究
下一篇:胎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18774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907    邮政编码:100053